歷屆主題網
EN
首頁 >計畫緣起
300
成立於1955年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稱史博館)是臺灣最早的公共博物館,在各個展覽空間、博物館尚未如雨後春筍發展的年代,曾舉辦如:月球隕石、兵馬俑、藝術大師米勒等各式盛況空前的展覽,也見證了臺灣藝術史上許多重要事件,陪伴喜愛藝術的觀眾度過數十寒暑。

隨著網路、社群平台與各種自媒體的興起,66歲的史博館持續精進自己,優化無牆博物館服務。面對至今仍未停歇的COVID-19疫情,我們秉持「修館不休館、防疫不妨藝」的精神,讓觀眾能夠安心在線上欣賞藝術作品,認識20世紀前期的藝術大師,特別規劃「百歲華人藝術家」系列主題網站,於2020年製作「2020世界華人藝術家百年身影」網站,為大家介紹1921年出生,2020年滿百歲的前輩藝術家;隔年再推「2021世界華人藝術家百年身影」網站,介紹1922年出生的百歲藝術家。

百歲藝術家系列今年邁入第三年,延續2020、2021年的世界百歲華人藝術家系列,史博館推出「2022世界華人藝術家百年身影」網站,有系統地為觀眾介紹1923年出生,2022年歡慶百歲的華人藝術家。由於本網站係以華人藝術家為主題,藝術家的年齡也以華人文化圈中常見的「虛歲」(出生時即算一歲)方式進行計算,1923年出生的藝術家,以2022年為百歲。由於1923年出生的藝術創作者眾多,宥於部分創作者檔案資料有限,無法一一介紹。「2022世界華人百歲藝術家 」單元內,將以史博館典藏其作品者、或曾於館內舉辦過展覽的藝術家為起點,逐步延伸至在臺灣藝壇有所突破、乃至亞洲、世界藝壇發光發熱的18位華人藝術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觀眾認識百歲華人藝術家的藝術成就。

「史博珍藏」單元中,本館則再由前述18位藝術家中,聚焦於館藏數量最豐,在創作領域上別具風格,對於臺灣藝術史卓有貢獻的6位藝術家;並透過本單元與觀眾分享由這6位藝術家所創作的史博典藏作品。這6位藝術家跨越不同的創作領域,他們分別是:擅長以工筆描繪人物的吳文彬、融合傳統繪畫、書法、金石線條等結構,試圖突破傳統國畫形式,作品帶著人生哲思的吳學讓、臺灣前輩陶藝大師,同時也是臺灣陶藝雙年展的評審吳讓農、深愛臺灣風景,以臺灣古建築和自然景觀為創作題材的繪畫大師席德進、精通書畫的人類學家陳奇祿、走遍臺灣,替《豐年》雜誌拍攝一萬多幀照片,忠實紀錄了1950-60年代臺灣農業社會及民眾日常生活的攝影家楊基炘。他們各以不同媒材,表現不同形式的美,作品中也流露濃厚的人文關懷。

透過百歲華人藝術家系列網站,史博館期盼在線上播下藝術的種籽, 讓民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20世紀的華人藝術家,讓這些美學的種籽在觀眾的心裡發芽,逐漸成長、茁壯,並在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