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修護診療室

修護診療室

館藏修護個案精選
靜物
廖繼春
1956
油彩畫布
尺寸:橫77 x 縱 65.4 x 厚5.5 cm
登錄號:27312
修護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

《靜物》創作年代為1956年10月,畫面描繪面對庭園的建築室內休憩空間,有數座沙發椅圍繞中央擺有瓶花的小桌,打開面向庭院的門,庭院花木映入眼簾。

廖繼春(1902-1976),出身於臺中豐原農家,1918年入臺北師範學校,1922年畢業後回母校豐原公學校服務。1924年赴日本,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1928年以《有香蕉樹的院子》一作,入選日本第8屆帝展。1932年起擔任臺展審查委員,戰後任教於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一生忠實於創作與教書,先後達50多年。廖繼春長於用色,濃厚的彩度及明快的節奏為其繪畫特色,風格接近後印象派與野獸派之間,晚期亦時有半抽象之作。他不論寫景或抒情,都展現明朗快意、色彩奔放之趣,被認為是臺灣野獸派的代表。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68年典藏。

文物狀況檢視
作品檢視無凡尼斯保護層,無補彩。表面顏料層因長年累積灰塵污垢深入顏料肌理內、多處不明附著物,且畫面右上部顏料層有脫落、外力造成的撞擊破損與刮痕。背面灰塵污垢較為嚴重與疑似發黴狀況。整體畫面側邊的畫布釘因長時間的氧化生鏽腐蝕,造成布邊鏽蝕劣化。
側面光 正面 全幅
顏料層與畫布嚴重凹凸變形,出現内框壓印痕
側面光 背面 全幅
畫布有收縮變形與撞傷凸起
紅外線 正面 全幅
初步判斷底稿無異動
紫外線 正面 全幅
初步判斷無凡尼斯層,黃色桌面疑有補彩覆蓋
側面光 正面 局部
整體凹凸變形嚴重且沿著內框壓印痕有撞擊的破損
正面光 正面 局部
顏料層多處擦、撞傷而露出白色打底層
畫面佈滿髒污、斑點(疑似黴斑)
使用紫外線檢視,黃色顏料疑似有補彩(顏色呈現不同反應)
顯微鏡下可見附著物(紙張殘片)、表面顏料層龜裂、髒污及昆蟲排遺附著
畫作背面髒污與發黴
X光全幅影像
修護過程
1. 解體
簡易外框與作品的結合為在背面内框(天地左右)斜打四根鐵釘固定,鐵釘已腐鏽。
外框過簡易無壓克力與背板保護隔絕,畫布釘皆已移除,以釘書針取代避開舊生鏽孔洞固定。
2. 顏料層加固
將膠液填入顏料層起翹處。
3. 暫時性封固保護
以控溫熨斗適當加溫加壓已塗膠的部位。
以不織布局部加固顏料層。
4. 正面畫面清潔
使用棉棒沾有機溶劑清潔表面髒汙。
5. 第一次背面畫布清潔
使用清潔海綿順著畫布纖維深層清潔。
6. 顏料層再次暫時性封固保護
清潔後再以不織布與黏著劑暫時性加固顏料脆弱處。
7. 拆框解體與再次清潔除塵
揭除標籤。
拔除四周的畫布釘。
將內框與畫作分離。
8. 再次清潔除塵
吸除四周灰塵髒污。
整平畫布邊緣翻摺處。
以海綿清潔畫布背面與翻摺處髒污。
9. 消毒殺菌
對於臺灣悶濕氣候極高機會發黴生菌的油畫作品,先於背面畫布以75%乙醇溶液小心消毒殺菌,待完全乾燥後採用食品用防黴劑抗菌預防。
10. 畫布破損填補
畫布邊緣破損填補。
畫布裂痕處以麻纖維補強固定。
11. 畫布邊緣補強
以修護用可逆性熱熔片黏著劑於畫布邊緣搭貼天然亞麻布強化,再將作品暫時性固定於擴撐器上慢慢攤平畫布。
12. 畫布變形修正
固定並繃緊畫布。
以控溫熨斗以適合且安全的溫度整平凹折痕。
13. 新內框與非黏合式的加襯作業
將畫作非黏合式的加襯作業。
背面畫布收邊固定。
14. 填充整形
於顏料層剝落處填入水溶性填補材。
15. 全色補彩
塗刷凡尼斯作為補彩隔離層。
於補料處以專業用全色顏料全色。
16. 更換新外框
畫框的結構與配件。
裝框後。
修護前與修護後對照
正面光 正面全幅
修護前
修護後
正面光 背面全幅
修護前
修護後
顏料缺損填補後
修護前
修護後
顏料缺損填補後
修護前
修護後
相關影音
108年度館藏廖繼春畫作修護紀錄-長版
©2024 Copyright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瀏覽人次:00000000 / 本頁瀏覽人次: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