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防災中控室

防災中控室

預防性保存維護
文物的大遷移紀事

2017年,史博館啟動升級計畫,
因為閉館整建的緣故,近六萬組件典藏文物首度離開博物館的家。

這場史無前例的文物大遷移計畫,史博館嘗試建立文物整飭、包裝、移藏等標準化流程,
將典藏文物分別暫時移藏至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國立臺灣美術館,
更主動展開館藏文物資源共享行動,借此機會串聯各館所進行活化交流,
一場名之為「離家紀」的文物移藏盛會就此展開。

離家,是為了再次回來。
一個人搬家,只要打包衣物裝箱即可,但珍貴的典藏文物搬家,就要多做很多工夫。
從整理、盤點、紀錄,要放入什麼樣的箱子才能維持保存狀態?
如何確認搬運過程中的安全?整修期間的放置地點是否能讓文物們住得「舒適」?
要制定什麼樣的標準流程,讓這麼多「老骨頭」都可以受到無差別式的妥善照顧?

這些議題經過史博館上下無數次的討論、評估、激盪、場勘、溝通協調,思考出全新的可能性。

53,001
典藏文物盤點建檔
418
木箱集裝
310
日子整飭包裝
10,274
人次的參與
25
車次的移動
3813公里
的里程數,約同3圈半的臺灣環島旅程

史博館用379天完成這項「老骨頭」的旅程,寫下博物館典藏史的新篇章。

啟程前的準備:文物履歷建立

在啟程移藏之前,確認文物的舊、新傷痕,並為下一步的裝箱作預防性規劃,這是看似繁瑣但極為重要的基礎步驟。

這這個確認步驟稱為:文物整飭,
簡單地說,就是使其整齊有序、整頓有條理之意,目的在於對文物進行清點、清潔、整理等步驟。

制定文物整飭的作業標準化流程控管,如提取、拍攝、丈量、秤重、佩掛標籤、記錄檢視狀況等。透過近距離檢視文物,建立文物履歷、規劃移藏包裝方式、確認藏品狀態等步驟,讓整個移藏過程更順暢安心。

史博館典藏文物移藏作業流程規劃
場地設備架設
文物提件清點
文物基本資料建立
文物狀況註記
文物表面除塵
文物暫時性加固(或緊急除黴,視需要進行)
製作保存內包裝
文物暫存造冊
運輸外箱集裝
運輸造冊、封箱
清點、入庫靜置
文物開箱抽驗
封箱保存
©2024 Copyright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瀏覽人次:00000000 / 本頁瀏覽人次: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