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修護診療室

修護診療室

館藏修護個案精選
墨荷
張大千
1965
水墨設色紙本掛軸
尺寸:橫207.6 x 縱145.5 cm
登錄號:75-03648
修護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

《墨荷》畫中以細筆勾勒的朵朵荷花,造型各異,俯仰生姿,以濃墨渲染出的荷葉,合乎物態,肌理清晰。全畫既表現出夏日的荷塘風情,亦見筆墨的淋漓盡致與豐富變化。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其精鍳別,富收藏,善詩文書畫與金石篆刻。一生四處遊歷,1976年定居臺北。張大千創作力驚人,精通各種題材、技法與風格,早年畫風從明清文人水墨入手,廣學傳統,中年遠赴敦煌臨摹石窟壁畫後,畫風一變為色彩鮮麗,描寫精細,晚期則開創潑墨潑彩畫風。

文物狀況檢視
作品有髒汙、黃化、褐斑、摺痕、水漬、膠漬等狀況,且整體裝裱掛軸已變形。
畫心透光攝影
由透光可以看到背紙的接縫,以及紙張多處厚薄不均的現象(紅框處)。
畫心正面側光攝影
藉由單光源的斜角照射,檢視出作品有平面變形、中央嚴重折痕等狀況。
畫心正面紫外線攝影
運用紫外線可以協助檢視作品狀況,照片中所見螢光反應位置,為紙張被揭薄處。
畫心紅外線攝影與XRF檢測
此件作品在紅外線照射下章印(紅框處)、荷葉渲染淡藍色處(藍框處)均出現變化,故再以XRF深入檢測,推測紅框處材料應是硃砂印泥。藍框處材料推測為有機顏料。
修護過程
1. 卸除原裝裱
移除作品四周原裝裱的鑲料,此步驟可避免溼式操作時舊鑲料滲色沾染文物。
2. 基底材吸收性與媒材穩定度測試
以細筆沾取微量過濾水,輕點在媒材邊緣處,再以吸水紙點測,確認媒材穩定的程度。包含印泥、墨與各色顏料,均以此方式逐一測試確認。
3. 乾式表面除塵
以軟毛刷搭配修護用橡皮粉末,有規則的進行表面清潔,操作力度必須輕柔不造成紙張纖維起毛。
4. 媒材加固
選用三千本膠溶液做為加固劑,使用羊毛筆沾取塗刷於媒材處。
待加固劑乾燥後測試,不穩定處再次重複加固,以確保顏料在修護過程保持穩定,避免後續濕式處理時產生可能的危害或掉色情形。
5. 褐斑與髒污減緩
褐斑污漬處塗以有機溶劑進行局部淡化。深色黃斑與漬痕透過吸水紙清洗法進行減緩,降低觀賞畫作時的干擾。
漬痕減緩前。
漬痕減緩後。
6. 揭除舊覆背紙
畫作背面覆背紙已有許多髒污、黃化物質,須先移除舊有覆背紙。先將覆背紙以水刷整體潤濕,使黏貼覆背紙的漿糊充分軟化,再以鑷子進行輔助,將舊有的覆背紙小心移除,留下加托紙、命紙與畫心紙層。
7. 整體清洗
清洗採用「三明治」夾法,作品上下以不織布平整包夾,再以水刷塗佈過濾水,利用水分將基底材中已劣化之酸性物質與髒汙溶出,再以吸水紙吸除水分,重複數次至色澤減緩為止,藉此減緩整體黃化及黃漬等狀況。
8. 揭除加托紙、命紙與暫時性全面加固保護
分區域以鑷子逐步揭除作品背後加托紙與命紙。命紙與畫心黏結力較強,必須小範圍逐步揭除。
9. 移除暫時性加固與畫心小托
移除暫時性加固用紙後,使用日本製修護專用小麥澱粉調製的漿糊,經稀釋之後均勻塗刷於命紙並托上畫心刷實。
小托完成後,以日式排刷將命紙全面刷實。
畫心四周刷糊後,貼上邊條紙調整厚度,最後將作品翻至正面揭除不織布並檢查畫心狀況。
10. 補紙與加托紙
畫心紙材厚薄不勻處,選用合適紙材依照缺損大小製作補紙,以此方式逐步將全幅紙材厚度調整均勻。
完成補紙後,加托並刷實。
將作品四邊塗上薄糊後,貼於紙牆上乾燥繃平。
11. 頂條
作品乾燥完成後下板,以側光進行檢視,於紙層的橫向摺痕處補上細薄的頂條,達成加固補強的目的,可減少日後捲收產生摺痕的可能性。
完成頂條程序後,再次上板乾燥繃平。
12. 鑲料配置
整理鑲料織紋並托以專業用紙。
再於專業用紙層上加托2層專業用紙,待微乾後上板乾燥繃平。
13. 全色
畫心邊緣向外1公分處進行適度的全色,使基底材與外緣托紙色調一致,進而利用畫心外緣的托紙進行畫心方正調整。
14. 鑲接掛軸
於畫心外1公分的全色處打點對位後,順著壓克力尺裁出直線,將裱料搭貼粘實。
天地側鑲接完錦眉後,換左右兩側搭貼鑲料。
15. 包首絹與總托紙製備
包首絹的織紋對齊方正後,托上專業用紙,作為總托用紙,可提供掛軸良好的支撐力和挺度。
16. 總托(覆背)
「總托」對於作品來說具有加固、保護之作用,本件作品覆背後,增加整體厚度,待完成後上板乾燥繃平。
17. 砑光
於背面總托紙上沾上適量的蠟,使用砑石與水晶珠串砑光包首絹及總托紙。
18. 保存措施製作與安裝天地杆
量身訂製手工梧桐木保護盒,與加粗太卷,讓作品捲收後有完善的保護措施。
將地杆與軸頭結合,再放置於下夾口處,確認與夾口線平行且左右均勻後執行包桿作業。
修護前與修護後對照
畫心
修護前
修護後
正面全幅
修護前
修護後
局部
修護前
修護後
右下側有水漬痕跡與褐斑
水漬與褐斑已減緩
局部
修護前
修護後
下方摺痕明顯,多處有褐斑與附著物
摺痕與褐斑已減緩
局部
修護前
修護後
作品右上方大面積水漬痕與黃化
大面積水漬痕與黃化已減緩
相關影音
108年度館藏張大千畫作修護紀錄-長版(15:13)
©2024 Copyright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瀏覽人次:00000000 / 本頁瀏覽人次: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