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修護診療室

修護診療室

館藏修護個案精選
寶島長春圖
黃君璧、林玉山、歐豪年、張大千、傅狷夫
梁又銘、梁中銘、劉延濤、高逸鴻、胡克敏
陳子和、姚夢谷、季康、邵幼軒、陳丹誠
1978
水墨
尺寸:橫352.3 x 縱92 cm
登錄號:110-00158
修護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

因應中美斷交,國際獅子會臺灣總會(MD300)於1978年邀集15位畫家,共同於史博館繪製12尺長的《寶島長春》及《河山永壽》二幅畫作,由獅子會義賣,所得款項交予國家自強基金,畫作長期存放於國際獅子會臺灣總會辦公室。畫中磐石、松柏、花卉靈芝、鳥雀等景物栩栩如生,描繪出寶島長春之景。該畫作在臺美斷交時空背景下,由畫家聯合繪製,具特殊歷史意義。

2016年,畫作始寄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5年期滿後,獅子會捐贈兩幅畫作予文化部。2021年3月,文化部撥交兩幅畫作予史博館保管收藏。

文物狀況檢視
畫心多處有大面積塊狀的嚴重黃化與圓形漬痕,遍布細微的褐斑。基底材多處有紙纖維捲曲翹起,並有皺褶與變形。局部區域有裂痕與折痕。
作品局部區域有厚薄不一的狀況,邊緣處有紙材缺損。疑似有黴斑、附著物與昆蟲排泄物。
藉由單一光源的斜角照射,助於檢視畫心變形、摺痕等情形。
紫外線照射下,畫心黃化、污漬與褐斑可更清楚地顯現出來。
藉由紅外線檢視畫作墨線底稿、劣化狀況與顏料,黃化與褐斑處在紅外線下完全消失。畫作中紅色顏料及章印均出現變化,故再以XRF深入檢測,推測章印材料應是硃砂印泥。紅色顏料推測為植物性顏料。
透光可以看到紙層搭接與裂痕補強(紅框處)。
使用側面光檢測,可看到補強處的裂痕已經脫糊起翹(紅框處)。
麻雀喙部前有一縱向裂痕,利用透光可更清楚的顯示。
紫外線下看到疑似油漬痕跡。
裝裱的裱料開裂鬆脫。
以顯微鏡深入檢視紙張纖維中的深色斑點、畫心邊緣割痕及鏽斑漬痕。
修護過程
1. 卸除原裝裱
切除畫心四周的舊裱料,預留距離作品約1公分寬舊裱料,以水潤濕舊裱料漿糊後揭除。
2. 基底材吸收性與媒材穩定度測試
以不織布加固。
3. 乾式表面除塵
使用手術刀將異物與附著物小心的剔除,再以修護用橡皮擦粉末搭配羊毛刷清潔畫心表面。
4. 媒材加固
使用水溶性膠液順著畫意筆順塗刷加固,避免疊筆與過量。
5. 畫心四周舊裱料揭除
潤濕舊裱料後分層揭離。
搭接的舊裱料揭除後露出的畫意。
6. 畫心四周暫時性加固
選用不織布搭配黏著劑,暫時性貼於作品四周,加強紙材結構。
7. 揭除舊覆褙紙
先將覆背紙以水刷潤濕,使黏貼覆背紙的漿糊充分軟化,再以鑷子進行輔助,將舊有的覆背紙小心移除。
8. 第一次清洗
作品均勻加溼後,以吸水紙吸附黃水,重複數次至色澤減緩。
9. 黃化與褐斑減緩
以筆沾修護用溶劑塗於黃漬處,待其逐漸淡化後再以水清洗。
10. 第二次清洗
作品加溼攤平後,以吸水紙吸附髒汙黃水至色澤減緩。
11. 畫心全面暫時性加固
選用不織布作為暫時性加固材料,搭配黏著劑全面貼覆於畫心上。
12. 揭除命紙
作品加溼攤平後,藉以透光或側光,小範圍逐步揭除命紙。
13. 新命紙備製染色
將染液均勻地塗刷在預備使用命紙上,之後再乾燥待用。
14. 小托命紙
使用日本製修護專用小麥澱粉調製漿糊,經稀釋之後均勻塗刷於命紙並托上畫心刷實。
15. 移除暫時性加固材料
利用鑷子將作品正面暫時加固用不織布去除。
16. 補紙及頂條
畫心紙材厚薄不勻處,選用合適紙材依照缺損大小製作補紙,以此方式逐步將全幅紙材厚度調整均勻。
針對摺痕處以頂條加固。
17. 加托後上板乾燥
加托後修齊紙邊並繃平於乾燥板上。
18. 破損處全色
於缺損處先塗佈隔離層,再以修護用全色材料填色補彩。
基底材沒有破損的地方,則使用則使用老紙煮出來的舊汁,進行背景色調的統一。
19. 裱料配製
新裱料花色挑選準備。
20. 鏡片裝裱與覆褙
鑲料與畫心搭接後並將該處敲實。
完成鑲接工序後,將總托紙刷糊並依序刷實於作品背面。
21. 上板乾燥
將作品四邊塗糊後貼實在乾燥板上。
22. 保存措施製作與安裝
作品修護完成後,先捲收於無酸紙管上,再放置於量身訂製梧桐木盒中進行保存。
修護前與修護後對照
作品全幅 正面光攝影
修護前
修護後
畫心 正面光攝影(右側1/2)
修護前
修護後
畫心 正面光攝影(左側1/2)
修護前
修護後
正面光 局部
修護前
修護後
基底材黃化、髒污的狀況。
基底材黃化、髒污問題已減緩改善。
正面光 局部
修護前
修護後
基底材有黃化、白斑、髒污的狀況。
基底材黃化、白斑、髒污的問題已改善。
相關影音
「時代X故事」112年國際獅子會臺灣總會捐贈畫作修護紀錄影片(完整版)
©2024 Copyright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瀏覽人次:00000000 / 本頁瀏覽人次: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