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修護診療室

修護診療室

館藏修護個案精選
黃牛
林玉山
1941
絹本、膠彩
尺寸:橫32.8 x 縱25.5 cm
登錄號:95-00073
修護單位:李秀香繪畫修護工作室

本作主題為林玉山十分著名的「黃牛」,黃牛為整幅作品主體,林玉山以細膩筆法描繪黃牛站立的側面姿態,腳下繪製石粒以表現土地質感,畫作右側有綠色植物與黃牛色調成對比。右下方有一方朱文用印「玉山」。本作應為林玉山畫作《雙牛》參展前試作小品,昭和16年(1941年),他獲推薦參加(免審查)第4回府展東洋畫部,屬於林玉山創作於日治時期少量存世的精采之作。水牛為日治時期的臺灣地方色彩之一,臺灣總督府編纂的公學校教科書裡,也將黃牛視為典型的臺灣島內特有教材。林玉山畫臺灣牛,表現出臺灣敦厚樸實的風土,為臺灣近代美術史中十分重要的臺灣意象。此作係由林玉山家屬林副院長柏亭於2006年捐贈國立歷史博物館入藏。

林玉山(1907-2004)出生於嘉義,家中經營裱畫店,1927年以寫生的《水牛》、《大南門》入選第一回臺展,與陳進、郭雪湖並稱「臺展三少年」,為臺灣近代知名的國寶級畫家。

文物狀況檢視
此為膠彩絹本鏡片裝框作品,畫心基底材為絹本,整體黃化,幾處有疑似生物排遺的深褐色點狀物,右下方有髒污分佈,有多道縱向破損缺失,疑似為昆蟲啃食所致,尤以上半部較為嚴重,然而缺失主要集中於基底材無畫意處,媒材部分近乎完整。
畫心正面光攝影
畫心破損缺失主要分布於基底材無畫意區域,面積均勻分布且大小面積參差。
局部正面光攝影
畫心左側邊緣有補絹,經緯線未對齊基底材絹絲,且補絹範圍不符合缺失洞口。
畫心側光攝影
畫心缺失處邊緣斷面完整,推測疑似昆蟲啃食造成的。
正面透光拍攝
利用透光亦可清楚判斷缺失範圍,畫意部分近乎完整無破損。
正面紅外線攝影
紅外線檢視作品碳成分筆跡,如線稿、墨等,以及白色顏料種類的初步判別。
正面紫外線攝影
紫外線檢視各色媒材與褐斑等裂化狀況無螢光反應。
修護過程
1. 基底材酸鹼度與媒材穩定度測試
使用酸鹼值試紙進行基底材酸鹼值測試。
以水筆點測媒材穩定度。
搭配吸水紙測試媒材穩定度。
2. 卸除原裝裱、乾式表面除塵
卸除原裝裱材料。
以手術刀剔除異物。
以羊毛刷輕撫表面髒污。
3. 媒材加固
以小號毛筆控制水分依照媒材顏色逐步進行加固。
4. 清洗畫心
以柔軟羊毛刷沾水局部清洗畫心。
以吸水紙格隔不織布吸除水溶性髒污。
5. 正面暫時性加固、揭除舊背紙與命紙
使用甲基纖維素搭配不織布先將破損處加固。
使用甲基纖維素將畫心全面暫時性加固。
透光下確認背紙層結構。
使用鑷子揭除命紙。
6. 基底材絹料缺失隱補
檢視基底材紋理及補絹紋理。
選擇適當補絹材料。
光桌上,透光檢視核對補絹經緯線。
7. 隱補破損
於背面搭貼大於缺失洞口的補絹。
透光下小心剔除多餘洞口邊的補絹。
將多餘補絹刮除完成。
8. 小托命紙與加托、移除正面暫時性加固
小托命紙。
畫心四周搭邊。
移除正面暫時性加固。
9. 全色
於補絹的區域全色,使畫面視覺性一致。
全補缺損洞口及畫心延伸週邊顏色。
10. 裝裱與裝框
作品貼於無酸背板上,以日式織錦貼於斜框。
修護前與修護後對照
正面正光
修護前
修護後
作品外框修護前後對照
修護前
修護後
局部正光
修護前
修護後
相關影音
林玉山《黃牛》修護紀錄影片(完整版)
©2024 Copyright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瀏覽人次:00000000 / 本頁瀏覽人次:00000000